德里暴雨:一座城市的脆弱与挣扎
凌晨四点十七分,英迪拉·甘地国际机场塔台的雷达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。
控制员拉吉什·维尔马抓起对讲机的手微微颤抖,他从未见过如此迅速形成的风暴系统。
窗外,一道闪电划破夜空,瞬间照亮了跑道上已经开始积水的地面。
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德里六月的常态。
气象数据显示,6月2日清晨短短三小时内,部分地区降雨量就达到160毫米,相当于往年整个六月的降水量。
在古尔冈金融区,雨水倒灌进地下停车场,淹没了数十辆豪华轿车。
一位被困在车顶的银行家苦笑着对记者说:"我的保时捷现在变成了诺亚方舟。"
航空系统陷入全面瘫痪。137架次航班被迫延误,49架国际航班临时改降孟买、海德拉巴等城市。从伦敦飞来的BA257航班在德里上空盘旋近两小时,机长不得不向乘客坦白:"我们不是在等待降落许可,而是在等待跑道上的积水退去。"
这场自然灾害暴露了德里城市建设的深层问题。南德里贫民窟的违章建筑在暴雨中倒塌,造成4人死亡,其中包括两名年仅15岁的建筑工人。市政工程专家指出,城市排水系统仍沿用上世纪30年代的设计标准,而过去十年城市扩张速度远超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。
气象预警显示危机远未结束。印度气象部门预测未来72小时内还将有两轮强降雨,亚穆纳河水位已接近警戒线。抢险人员正在用沙袋加固堤坝,而讽刺的是,就在同一时间,德里多个区域却因为净水厂被淹而面临断水危机。
一位在机场滞留了12小时的德国商人这样评价:"这里的电子显示屏显示航班延误时间,自动售货机显示物价上涨速度,而天花板的漏水则显示了这个城市的真实状况。"
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,德里的困境并非个例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,如何让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跟上自然变化的步伐,已经成为摆在所有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严峻课题。